采訪對象:丁國琦,1935年9月生,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曾任浙江一建副經理、經理,曾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,浙江省優秀企業家、優秀廠長(經理)稱號。在任經理期間,浙江一建經營品質得到廣泛認可,先后榮獲首批省級文明單位、浙江省先進企業、國家計委和浙江省建筑施工協會企業管理優秀獎等多項榮譽。
采訪組:丁總,您好。請向大家介紹一下您的工作經歷?
丁國琦:我1951年開始從事建筑行業,從項目的輔助測量工作,到擔任工程概予、決算、建筑材料檢驗、技術革新等工作,隨后能夠獨立承擔基層施工技術管理工作,直接組織施工過的工程總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,先后建成了一批優質高速工程。
因為我大專畢業,在當時屬于有學歷的技術人才,所以總公司將全公司唯一一臺經緯儀交給我操作,在浙江麻紡織廠的建造過程中,基地測量的任務全部是由我來完成的。后來,我還參與了省政府大樓的建設任務,在省政府大樓項目推行“落手清”制度,工程做完垃圾及時清理掉,讓剛完工的項目就像交付了一樣,這項制度受到省領導好評,并在不少在建項目推廣。到了20世紀60年代,我走上基層領導崗位,1985年被任命為一建的經理,1991年起被調任到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局,浙江省建筑工程總公司,離開了浙江一建。
在我擔任浙江一建經理的幾年間,浙江一建承接了省出版大樓、省二輕大廈、之江飯店、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眾多經典工程。我也很榮幸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,浙江省優秀企業家、優秀廠長(經理)等多項榮譽。
采訪組:1988年浙建總公司在建筑系統中公開招聘一公司經理,作為親歷者能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嗎?
丁國琦:1983年我被省委組織部任命為浙江一建副經理,1985年成為經理,1988年經歷了浙建總公司在建筑系統中公開招聘一公司經理。當年將競爭機制引入全民建筑企業領導層在浙江省內還是第一次。在應聘經營者詢標答辯決標會上,省建設廳、省建總公司有關干部都來了。浙江日報、杭州日報,浙江廣播電視臺、電臺,杭州廣播電視臺、電臺這些媒體也都來采訪,大家都非常重視。
我當時是作為浙江一建的原經理和原副經理周關富、王寶華,總工孫宜宜,副總經濟師朱文祥,副總會胡元曾組成班子展開競聘。當時是以演講和面試問答的形式進行的,我介紹了自己1951年以來從事建筑業的主要經歷和業績,并對企業發展規劃進行闡述。最后,我全票通過評審委員們的質詢,成功再次出任浙江一建的經理。
通過這樣的經營者詢標答辯,我對于如何成為一家老企業的經營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,也對企業引入了一些鮮活的思想。比如,我在公司大力推廣試驗室,幫助建筑施工各項技術更好更快革新。我在任經理期間,購置了公司第一臺電腦用于管理,讓傳統企業也能享受科技紅利。
采訪組:20世紀80年代建筑市場開放以后,市場上忽視工程質量的情況時有發生,請問您是如何對浙江一建進行質量管理的呢?
丁國琦:為了保持和發揚企業的質量優勢,不斷提高企業社會信譽,不辜負上級和老一輩領導的重托,我走上領導崗位后,和班子成員一起在提高質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。
我們首先做的就是通過思想教育、制度培訓等方式在職工心中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,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必須返工重做。在制度上,建立了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質量管理系統,一共涉及技術質量交底、技術復核、隱蔽工程驗收、產品保護等13個方面。我們還通過定包合同與優良品率、一次成優率等指標掛鉤,質量與班組獎金掛鉤,堅持有獎有罰,以優取勝。在施工上,我們將確保質量落實在班組,采取短期脫產輪訓,普及質量管理小組,配備有實際經驗、敢硬碰硬的質量檢查人員。當年浙醫大五號樓施工中一根基礎架空地梁端頭產生0.2毫米的裂紋,建設單位認為不影響使用,但是我們堅持從嚴要求,出現問題就要敲掉重做!
此外,我們從1981年開始設立了回訪保修制度,在一定保修期內,每隔半年同意向用戶發函征求意見,或派出回訪小組登門聽取意見,將意見匯總,一方面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反饋給在建項目,幫助班組杜絕同類問題的發生。因此,浙江一建的質量在當時可以說是全省聞名,浙江一建也是當時省內建筑業最好的一塊牌子。那時候,義烏的建設單位聽到我們的名聲,特意趕到杭州,一定要把義烏小商品市場一期工程給我們做,如果一建不做這個工程,他們就堅決不走!
在嚴峻的形勢下,我們始終發揚工程質量精益求精的傳統,立足在搞好工程質量的基礎上,求速度、增效益,多次受到中央和省有關部門的表彰。1986年6月,建設部還向部系統轉發了浙江一建《確保工程質量的幾點體會》的資料,將一建的經驗做法分享給全國的建筑單位。
采訪組:20世紀80年代末,建筑市場競爭激烈,請問您是采取了什么措施讓老企業在新形勢下煥發生機呢?
丁國琦:20世紀80年代末,建筑業整體面臨著基建壓縮、任務減少的嚴峻形勢,但是一建人沒有被困難嚇住,各級黨政工團組織,全體職工和衷共濟,將渡過難關的立足點轉到企業內部,把企業從被動引向主動。
當時,我們班子成員經過開會討論決定從5個方面提升效益。第一點要做的就是管理。我們在作為全省同行業中首家進入省級先進企業的同時,狠抓標準化管理,制訂了以技術標準為主體,包括管理標準、工作標準等391項標準的管理規范,讓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有章可循,有據可依。同時,當時形成從公司到工區、隊、組計量管理網絡,狠抓了財務、勞動人事、材料等基礎管理工作,全面升級質量管理和班組工程質量,直接有效地促進了管理工作的加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。此外,我們還加強新技術、新工藝的開發應用,采取承包經營企業、與集體建筑企業搞聯營以及大力向市外、省外市場推進等形式,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路遠,只要有活干、有利創、有名揚,就要將這個市場打進去!
經過一系列的調整,我們確實收獲了成果。工程質量穩中有升,而且不論是產值、全員勞動生產率、竣工面積在當年就實現了歷史新高。所以說,雖然外部環境一直在變化,只要我們能夠把握全局、頭腦清醒、果斷決策、眼睛向內、立足挖潛,難關是一定會渡過的,也會讓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。
采訪組:丁總,能為我們講講浙江一建在伊拉克的建設經歷嗎?
丁國琦:上世紀八十年代,浙江一建遠赴海外,開拓伊拉克市場。在短短幾年間就建成了20多萬平方米的辦公樓、體育館和大使館等工程。
不僅建設速度快,建設質量也高。我們將在國內項目建設過程中實施的崗位責任制,成立專業質量管理小組,開展以質量為中心的勞動競賽等措施也搬到了國外,確保海外項目也做到“質量第一”。因此,公司承建的伊拉克高級公寓樓,被伊方評為樣板工程,伊拉克全國性報紙《革命報》專題作了報道。1987年建成的納西尼亞污水處理廠,被伊拉克工礦部部長稱為“伊拉克同類工程中最好的”,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駐伊經理部也稱贊我們浙江一建的工程質量是“烈火見真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