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名片】
王式金,中共黨員,1988年生于寧波,2011年7月畢業于江西井岡山大學,同年8月進入浙江省一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,曾在測量員、資料員、樁基負責人、施工負責人、技術負責人等崗位就職,2018年任浙江一建在浦江縣城中村(棚戶區)改造一期工程的項目副經理一職。曾獲得“浙建安全管理工作先進者”“優秀崗位能手”“青年崗位能手”“青年金磚獎”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等榮譽。
初次見到老王,他皮膚黝黑,話不多,一直握著安全帽;靜坐一會兒后,隨著一陣手機鈴聲,他連忙站起來跑向施工現場。“8#樓10層的窗臺壓頂有偏差,突出部分超過了允許范圍,你趕緊過來處理一下”,“這個拐角的門梁有些脹出來了,要注意細節”······老王向另一名樓長指出工程中的瑕疵,話音飄蕩在清晨的霧氣中,說完,他抬手幫對方彈了彈肩上的沙灰。“我習慣起床后先到工程現場轉一圈再吃早餐”,老王憨笑,接著他開啟一整日在施工現場奔走模式,直至后半夜,“一年中353天都這樣,”他說。
A能派上用場的都可以試試!
集技術、膽識、行動力的小馬達
七年如一日,老王隨時手拿安全帽,成天像只自來電的“小馬達”始終激情滿滿。
2012年老王還是浙江一建集團在安徽亳州市某項目的一名現場施工員,那時候,他就表現出較強的應變力和執行力。
當時工程剛起步不久,大家在完成搭建支模架和鋪好頂板后,興奮地等待著第二天搭鋼筋、澆筑混凝土等工作任務的到來。不料,當晚驟然飄起了大雪,成片地打在架子和平板上。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,同事們對大雪結成冰塊后難以清除的結果犯起愁來。
“我們要想個辦法,”老王叫上幾個同事迅速來到現場。在觀察周圍環境后,“能派上用場的都可以試試,”他說,綠色安全網織紋細密,鋪在頂板上,可以阻擋大雪直接接觸板面。他一邊電話請示有關上級領導,一邊和同事們火速將安全網搬至到位。
當晚,老王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守到第二天,他們發現頂板沒有受到冰雪的沖擊,終于松了口氣。
老王大膽地提議和果斷地執行力,避免了項目后續工作中對板面的大量清理工作,他敢為人先的精神讓所有成員深受感染,大家同心協力將工期提前完成。
B調度施工現場就像“足球場”
會溝通、傳幫帶、以理服人的小隊長
“調度施工現場就像踢足球,不逞個人英雄,要發揮團隊作戰,工程才能順利實施,”從高中就鐘愛足球的王式金形象地說。
浙江一建浦江項目分管西區的副經理丁海云一直佩服地喊老王“師哥”,他說話總是挺管用。該項目13#樓相對應的地下室籌建過程中,老王帶著同事們一直嚴格按照房屋設計要求處理地下室頂板、柱子、房梁等一系列施工工作。
遇到急于修整的情況,一些新成員剛來到項目不熟悉,老王帶著施工員,親自上手、示范傳授經驗;因趕工需要,班組之間出現了塔吊使用沖突的情況,“都在一鍋子里吃飯的,有事好商量,”老王通過細細回憶,以各班組計數為依據,各班組在上午時間各吊了幾吊材料。
經過老王的一番話,班組之間很快平息了矛盾,還互相商量使用時間,形成合理的時間鏈,加快了工程的步伐。
不知不覺,老王的團隊由起初2人變成了8人,“他們都是我的好兄弟,”老王表示兄弟們愿意跟著干,就是他工作到位了。
C困難事終究要有人做
重情義、同作戰、貼同事心的暖寶寶
作為第一批拓荒者,老王帶著“先頭部隊”在地勢條件復雜的項宅對項目進行規劃。為了精確固定坐標,他與同事們并肩作戰,不畏荊棘。
半年前,該項目基坑開挖,老王得到施工員反饋,有個樁的位置和圖紙存在偏差。他果斷抄近路,穿靴子趟過河道,從落差有6米高的基坑圍護邊上滑行下到基坑底,迅速處理好問題,老王絲毫不介意自己的衣服在滑行過程中被刮開了個大口子。
工地上,老王像一枚貼心的暖寶寶與兄弟們同吃同住,同事發燒了,他給予放假要求其及時看病;半夜接到清掃任務,他二話不說帶著全員一起上;組織集體公益活動,他領著全員積極參與。
可對于自己,老王連結婚都讓未婚妻一個人操辦,他連接個電話的時間都擠不出,眼鏡片有些裂紋了也沒時間換。
【老王,一句話為你點贊!】
老搭檔,遇見你是我的幸運!
——浙江一建浦江項目經理劉峰
拼命三郎,好兄弟,干活不要命!
——浙江一建浦江項目技術負責人韓飛
哪怕一天工作16個小時,我們也愿意跟著你干!
——浙江一建浦江項目安全負責人王劍峰